目录
文学史研究
心理实验室中的汉字问题(1918—1949)袁一丹;1-25
机械复制时代的媒介拟古:周氏兄弟与新文学毛边本的塑成何旻;26-39
《语丝》体制之形成与北京的报刊出版——关于“同人杂志”与“小周刊”夏寅;40-59
被误认的“双簧”——1937年“看不懂的新文艺”公案考论史建国;60-81
作家与作品
“围城”“回乡”的戏仿与隐喻——战争时期钱锺书对荷马史诗的体认心得与竞争手段张治;82-105
林以亮诗论重探孙连五;106-120
“亚洲的风雷”:冷战年代韩素音的亚洲认同张松建;121-140
余华早期创作情况及笔名再考察孙伟民;141-164
从女童到少女——王安忆的中小学生涯散文读记程旸;165-178
史料研究
文献源于问题:胡风佚文、佚简及佚译辑考吴宝林;179-205
学术书评
“未有深于学而不长于文者”——陈平原《现代中国的述学文体》刍议李浴洋;206-228
“跨际”“历史”与“文心”——《紫罗兰的魅影:周瘦鹃与上海文学文化,1911—1949》与陈建华的治学理路石娟;229-244
文学性别研究的日常生活方法论与公共性问题——张莉《中国现代女性写作的发生(1898—1925)》读札姜肖;245-253
会议综述
冰心文学的当代价值——冰心文学第六届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邱伟坛;254-257
独木成林的文学景观——彭燕郊诞辰百年纪念座谈会综述王雪;258-260
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欣赏2+261